top of page


有緣再會
認識鄭文雅日子尚淺,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,她傳來訊息,「想寫一篇眼中的鄭文雅嗎?」在路上或許不應該看手機,嚇了一跳,還好,站穩腳步,再看清楚。 早在初中時,見過她一次,是在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參觀「塑之樂」鄭文雅陶藝個展。居然見到她,一個初中女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會舉辦藝術展覽的「...
yinyeek4
Mar 232 min read


造長衫
曾學斲琴,點解唔學造長衫? 是一個體驗課,跟傳統師傅做法不同。 先按體形穿上長衫樣板,分大、中、細碼,穿好後,檢查每個位置,再調較合適的尺吋。確定好,找出尺碼紙樣,然後在紙樣上作出修改。 整張紙樣包括長衫前面、後面、袖、領口;度身後,要修改尺碼,在紙樣上畫線作實,完成後便裁...
yinyeek4
Sep 25, 20242 min read


《趙元任日記》第一冊
趙元任(1892-1982)第一本日記是商務印書館,光緒三十一年(1905)印。 原件收藏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(Bancroft Library), 2022年商務影印版顯示日記封面,黑白影印,不太清晰,僅看到「袖珍日記」,「商務印書館」。出版編輯提供日記原本尺寸...
yinyeek4
Jun 8, 20244 min read


斲琴 (六)
古琴面上有十三個圓點,叫徽,是指示左手按弦、彈泛音的位置。一般物料是貝殻,也有用金造的。 鑲徽步驟: 先要處理徽與徽之間距離,在琴面中間貼上縐紋膠紙,用拉尺量度由岳山至龍齦,總長度的一半是1/2,即中間位,是第七徽,左是3/5(八徽),右是2/5(六徽),如此計算和寫好十三...
yinyeek4
May 5, 20242 min read


斲琴 (五)
漆 來到底板首次上漆的時候。跟面板做法差不多,將生漆塗在底板上,都是厚厚地塗,跟著放上一塊麻布,然後再塗上漆,要看不到白色布為標準,可以就貼上縐紋膠紙固定布和板的位置,待乾。 底面板 論及底面板合了上布,或是分開處理,各有做法和見解。先把面板上布和灰漆,可以試琴的音色,...
yinyeek4
Mar 29, 20241 min read


斲琴 (四)
尋 > 斲 > 挖 > 磨 > 漆 > 灰> 磨 經過一段時間,面板第一層漆灰已乾。跟著要磨滑這一層漆灰,先用虎舌挫來磨走大粒乾身灰漆,後用砂紙磨滑有需要的地方,可用木塊包著砂紙來重點處理一些地方,會省力,見較果。要細心和耐性去磨,檢查,控制品質。...
yinyeek4
Mar 17, 20242 min read


斲琴 (三)
一星期後,漆已乾,見到布的紋理。清理周邊多出來的麻布和膠紙 。 尋 > 斲 > 挖 > 合 > 磨 > 漆 > 灰 可以上灰,即鹿角灰溝生漆。容老師慣用報紙鋪在A4紙盒蓋內,用筲箕在紙盒內篩鹿角灰,好似篩麵粉,使灰更幼滑。篩好後,把生漆倒在灰上,份量是靠老師的經驗。老師...
yinyeek4
Feb 10, 20241 min read


斲琴 (二)
尋>斲>挖>磨 挖好面板槽腹的木,上了弦試音,滿意。用80目砂紙磨面板邊,因用了機器裁出來,木邊較鋒利,如不磨滑,會𠝹手和日後碰跌時,容易跌躝。 尋 > 斲 > 挖 > 磨 > 漆 面板可上漆。樹漆來自山西,漆有毒,皮膚直接接觸,身體敏感起來會痕,腫痛。...
yinyeek4
Jan 21, 20241 min read


斲琴(一)
根據《香江琴緣》(2014),斲琴有九個工序: 尋、斲、挖、鑲、合、灰、磨、漆、絃。 尋 古琴面板用的木料要鬆要舊,乾身,好傳音,底板木質要硬身,一般木材已可。做面板的木較為巧究,斲琴人多是四處尋舊木造琴,也會儲存良木備用。筆者是訂購國內琴廠琴胚,跟負責人溝通說明要那一種木...
yinyeek4
Jan 1, 20242 min read


「繁聲儀月」及「磐石群芳」
疫情過後,一連兩晚去戲曲中心睇大戲,高朋滿座,觀眾隨意出入,睇大戲的氣氛真是返來了。「繁聲儀月」及「磐石群芳」兩晚粵曲演唱會,由蔡德儀和劉石佑聯同港粵兩地粵劇名家同台演出。單是節目名稱已見主辦單位心思細密,中文節目名稱巧妙把兩位善長仁翁名字和節目安排說出來。至於外文節目名...
yinyeek4
Aug 4, 20232 min read


蔡崇力鋼琴演奏會「貝多芬作品專場」
蔡崇力鋼琴演奏會「貝多芬作品專場」在二零二三年六月十九日,假座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順利舉行,完滿成功。 星期一晚的鋼琴演奏會,出現於一個傳音較果極佳,又滿了一個甲子的大會堂音樂廳,高朋滿座,桃李滿門。蔡氏彈三首貝多芬鋼奏鳴曲,分別是降E大調第四號鋼琴奏鳴曲作品7;C大調第二十一...
yinyeek4
Aug 4, 20233 min rea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