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有緣再會

  • yinyeek4
  • Mar 23
  • 2 min read


認識鄭文雅日子尚淺,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,她傳來訊息,「想寫一篇眼中的鄭文雅嗎?」在路上或許不應該看手機,嚇了一跳,還好,站穩腳步,再看清楚。


早在初中時,見過她一次,是在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參觀「塑之樂」鄭文雅陶藝個展。居然見到她,一個初中女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會舉辦藝術展覽的「香港小姐」和「女明星」,有點不真實,聽她介紹每件作品,娓娓道來,沒有架子,平易近人,好似跟姐姐閒聊,留下深刻印象是她真的喜愛陶藝。事隔多年,數月前有緣再見她時,親口告訴她這小故事,大家笑了。


她沒有放棄藝術,若干年後,有緣再遇。在藝術追求中,她不單只有陶藝,還有書畫、肖像、攝影、雕刻、粵曲等,這樣卻成就她跨越藝術生涯中困難。因身體變化,她要停止陶藝,如何接受?要停多久?那刻誰曉得。她毅然轉去攝影,四處遊歷,數年間,出了三本攝影集:《文情雅戲》、《南極自在觀》及《把緣留住》。如果不是被迫要放下陶藝,那有攝影集,更如何會有由攝影集洐生故事和情緣。再者,她明言道:「有禍就有福,兩者並存。」如此果敢看人生,敬佩!


欣賞她開放豪邁思想。裸體是美的,如果體型靚。天賦禮物於俗世眼中帶來無限障礙,如要屏除、面對,需要莫大自我肯定和好友支持。或許你會想起當年她的寫真集,劃時代作品,是,但還有她思維、遠見。面對將來,她坦然不理會她的作品,日後將會如何處理。就是這刻,努力做好每件作品,享受過程,把它做好。這樣人生觀或許跟她成長有關,她時常提起幼童時在元朗生活,面向大遍稻田,四周青蔥山嶺,廣闊天空,周圍玩,無拘無束,放空地成長,豁達思維,帶來無限正能量的鄭文雅。


觀人於微,位於大棠「容雅窰」陶藝工作室,她種滿植物,又把工具、機器、材料、物件等安排得井然有序。她也是一位環保大使,重用生活用品和器皿,當然包括陶泥。還有個觀察,她是我行我素,但細心照顧周邊人與事。


說回收到她訊息,想想為何找我寫,剛開始跟她合作,籌備這本書,知道她已請了無數名人、老友撰文,只期待為她作跑腿,聯絡印刷公司和出版商,雖然不至於素未謀面,但也是未夠份量的。既然,她如此問,二話不說,欣然答應。謝謝妳,給我勇氣。


祝願妳每天活得自在平安,鄭文雅。


此文由編輯修改後,刊於鄭文雅《風箏不斷綫》2025,香港大學出版社。

 
 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kedIn

©2023 by KYY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