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< Back

香港音樂教科書(下)

香港音樂教科書(下)

關燕兒

《新小學音樂》一套12冊,是香港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(上、下學期)的音樂課本,自1967年面世至今已超過50年,先後有多個不同版本。「英利音樂有限公司」的編輯陳遠嫻和陳健華孜孜不倦,每版內容都是重新編寫,教材與時俱進,又廣納老師和音樂顧問意見,努力不懈為音樂和教育付出莫大貢獻。


《新小學音樂》(附鋼琴伴奏)(1970)

筆者手中版本最早是1974年,也有1978年和1981年的加印版次。當時定價是港幣壹元叁角(1974年)。課本精巧,17厘米高,19厘米闊,封面底下是鋼琴琴鍵,琴鍵上寫了琴音名稱,這個設計都說明了這本是鋼琴伴奏版,12冊書同一封面設計,顏色各不同,一併看非常醒目。


教科書的內容以歌曲為主,有各地民歌(紅河村*)、經典兒童歌曲(My Bonnie, 瑪利有隻小綿羊)和聖詩(普世歡騰),中英文歌詞,每首歌曲以五線譜記鋼琴譜和sol-fa音名記歌唱旋律。樂曲插畫生動切題,介紹樂器和樂理也有插圖,這都是編輯陳遠嫻繪畫的,黑白印刷,略有豐子愷毛筆插畫的影子。除了歌曲外,每冊教科書包括「簡單樂理」、「音樂家簡介」、「樂器介紹」、「音樂欣賞」和「創作遊戲」部份。


《新小學音樂》(綜合活動版)1980年

由1970年的版本,去到1980年新版本,陳遠嫻付出了很大努力。這一套小學教科書的篇幅擴大了,內容更豐富。封面是一個管弦樂隊,由一群小孩子公仔組成。每冊26厘米高,19厘米闊,插畫風格改變了,又加了黑白相片,顏色除了黑白之外,多了紅色,是衝破黑白兩色,又是用來點明重要資料。


在內容安排上,這套教科書先以學習為先,歌曲為後,如一年級上學期開首是「節拍的感覺」,歌曲是「小星星」,但目錄以數目字編排了二十首歌曲的次序。

在這版,編者已明確指出要避免倒字情況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。因教科書內的歌曲來自各地,當要唱廣東話,填寫人要在旋律上配廣東話歌詞,如不小心處理,廣東話與旋律格格不入,唱起來不單翹口,又唱不準廣東話,聽起來一頭霧水,唱詞意思便走樣了。另外,牧童笛吹奏法在這版已開始出現。


《新小學音樂》(2001)新版始於1991年,這套教科書不論是印刷,排版和設計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。對比《新小學音樂》(綜合活動版1980)及《新小學音樂》(2001)的目錄,即時發現學習內容和歌曲的先後次序轉換了,《新小學音樂》(2001)是以歌曲為先。這版最大特色是有盧國沾的參與,這位出色填詞人更能明白唱好廣東話問題,可以好好處理兒歌常見的老毛病。為何2001,編者在「幾點說明」交代了,與年份無關,又與版次和多少首曲無關,無特別意義,只因容易記。數數指頭,《新小學音樂》的名字由1967至1991年已用了23個年頭,這或許是編輯們在下一版時,為書名添多一點色彩揭開序幕。


三年後,《新小學音樂 do re mi 》(1994)出版了,課本名字加上do re mi,是因當時小學老師和學生非常流行說do re mi,這也體現了《新小學音樂》與時代步伐一致的作風。翻開書本是目錄,縱向是歌曲、教學重點和聆聽三個部份,橫向展示出三個部份的關係,這個安排與之前的版本不同,內容更新,與教育署課程綱要有密切關係。當翻閱課本,卻是教學重點先,歌曲後。圖畫仍是非常精美,而課堂遊戲和教科書內習作都如之前一樣,以生動活潑的方法教音樂,是要提高小孩子對音樂的知識和興趣。一如繼往,編輯跟據時節選曲,這版也不例外,如上學期尾唱聖誕歌,而六年級學期終,「友誼萬歲」是細心的安排,編者還把「友誼萬歲」編成一首大合唱,樂器包括鋼琴、雙鈴、小鑼、牧童笛和大鼓等,音樂前奏有一段感謝校長、老師、家長和同學的獨白。編輯們默默付出無限的精力和時間去編寫每本教科書,看過教科書的人,都感受到他們以真誠的心去用音樂培育下一代。


《全新 Do Re Mi》(2007)編輯的話中,說明這版書是配合香港小學音樂教育的全新方向而編寫。新方向是︰以單元為主,每單元詳列「學習目標」、「學習重點」、「共通能力」和「價值觀與態度」等元素,而單元主題也變得生活化,如課本小一上的單元一是「音樂熱身操」,當中有兩個課次講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聲音,教的是聲音高低長短概念,每個單元有歌曲、活動和習作。此外,歌曲方面的種類也有增加,除了傳統民歌,經典兒歌外,這版加了香港流行曲,如「獅子山下」和「強」(五下)。整套教科書色彩繽紛,插畫生動,配上靈活的教學活動,如貼紙,再加上參考書目和互聯網的音樂資源。這版教科書開始,每冊最後一頁印上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」(附漢語併音)。
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kedIn

©2023 by KYY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