緻好茶館

阿水
緻好茶館在港島蘇豪一條小巷上,叫伊利近街,從士丹頓街走過去較為輕鬆,若從荷李活道走上來(由上環或中環出發),行夠了,可以好好吃一餐。
茶館開業初是一個品茗的地方,生意做了一段時間,不好。那時香港茶文化,只是茶樓飲茶吃點心,話飲茶,其實都是吃蝦蛟和燒賣,茶位數元,有口熱茶飲便好了,沒有人看起去茶館品茗。2003年沙士後,梁生變通了,開始煮菜。飲食業不是兩夫婦的本行,要煮就從家中的撚手小菜開始,就是梁生梁太的「私房」味道。
說「私房」味道,要從梁生小時候說起。梁生的父親是雜貨鋪老闆,即開門七件事都關他的事,那時他家的雜貨鋪在屯門青山灣,即現時老鼠州。七、八十代,太白海鮮舫周圍都是海鮮檔,當時海鮮來自大海,梁生吃盡不少海魚及海鮮,他的父親識食又識煮,講究味道,自小梁生學懂何謂好味和烹調技巧,也可說梁生的嘴已被寵壞了。而梁太,除了天賜良緣外,也天賦一個好味覺,學習夫家講究味道的精神,這樣造就了今天的緻好。
緻好的菜式有30多款,大部份都是兩夫婦的住家菜 +「私房」味道。煎魚餅是梁生媽媽傳授的,晚市的鮮魚湯是梁太炮製,洋蔥薯仔蛋是從網上學的,其他客人的至愛有菜肉雲吞、蝦粉絲和台灣馬友咸魚肉餅。用料方面,梁生當然有要求。兩夫婦親自去買餸,中環的菜,深水埗的魚和雞,遠至元朗的牛,足跡遍布港九新界。
如何保持水準?梁生深明火喉的重要,即時間的控制。緻好廚房有不少計時器,確保每碟菜式火喉恰到好處。再者,每度菜式的份量和調味也預定好。客人落單,按著他們的「食譜」便煮了。梁生坦言非名貴菜式,但用料好和新鮮,加上那份味道,在外間的酒樓和食肆找不到。曾有客人投訴食物,梁生吃顧客剩下來的菜,看質素是否有問題,需要改善或即時處理。
緻好廚房,乾淨;廚具和用具擺放井然有序,爐頭和煮食用具沒有陳年油漬。梁太說:「個廚房乾淨好重要,都要過得自己,我們煮每個菜就當煮給自己食。」在廚房,梁太是主廚,打點一切,並指揮各人工作;在餐房,她妥善照顧客人,了解各人不同要求後,就安排出菜先後,這都是她由心而發的。
茶館的布置以中式為主,酸枝雲石餐枱,牆上掛了中式瓷畫,一道木屏風把室內空間略分為二,為坐在屏風後的食客增加私隱度,亦可把兩群不同的顧客分開,整體布局,簡單舒適,乾淨企理。緻好仍是一個品茗的好地方,餐桌內置擺放酒精爐的空間,以供品茗時用。有遊客慕名而來,坐下飲茶,吃涼果。進膳的客人,興之所致,也會嘆茶。
做了十五年,來的都是熟客,有城中名人、政客、知明人士和明星,也有不少在中環上班或附近的住客,每天都來的大有人在。他們都是為了那一份味道。這份味道止於九月中,夫婦退休了,不是租金問題,也不是生意不好,只是茶館長期人手不足下的決定。梁生概嘆曾有一段時,樓面沒有人,廚房也缺人手,客人吃一頓晚飯,要久等,打亂了別人的安排,那就不好了。緻好茶館內有一份很特別的味道,你會吃到、也感受到。在梁生梁太身上,你會看見他們打理緻好的心態,每度菜都經過周詳安排,之前的準備功夫,開爐煮,至上菜,都有著他們做人做事的原則。
緻好茶館行將休業,熟客失去一個私房味道的好廚房。講究用料和味道的菜式,乾淨整潔的地方,只可在回憶中品嚐和懷緬。善解人意的緻好夫婦,有緣再聚!